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发掘了一座墓葬。
\n今年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该考古成果。考古专家认为,该墓葬属于北魏中后期高等级墓葬。墓主为孙定仁,生前任豳(bīn)州刺史,死后赠秦州刺史。
\n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n2023年4月至8月,为配合机场高速联络线马家堡至泾阳公路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发掘了一座墓葬。该墓葬坐北朝南,为带有长斜坡墓道的穹窿顶砖室墓,总长约42米,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墓室位于墓葬最北端,由主室和东侧室组成。
\n墓室主室系在土圹内砌筑的穹窿顶砖室,平面呈弧边方形,面积约35平方米,顶部高约6米,四壁及顶部用条砖砌筑,共61层,四角自下而上用碎砖填塞,向上内收聚成穹窿顶。
\n随葬品包括陶俑、鼓、碗、壶、灯、灶、仓、井、踏碓等文物,共164件(组),皆出于墓室主室。其中墓志位于墓室东南部,俑群集中出土于墓室中部和南部,明器主要出土于墓室中部。
\n出土牛车。图片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n出土陶俑采取前半模,后背抹平的制作方式,这是北魏晚期开创的典型风格特征。
\n墓中出土男女陶立俑共132件,均为单范模制,实心平背,烧成后施以彩绘,可分为小冠俑、风帽俑、高髻俑、双髻俑等4种类型。
\n从墓葬形制来看,该墓继承了北魏洛阳时代高等级墓葬流行形制——长斜坡墓道、弧边方形砖室。根据墓道长度和墓室面积,考古专家认为,该墓葬属于北魏中后期高等级墓葬。
\n墓志拓本。图片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n考古人员在墓室东南部发现了墓志,墓志为青石质,阴刻楷书共23行413字,字迹较清晰。根据墓葬中出土的墓志铭文,考古专家最终确定墓主为北魏豳州刺史孙定仁,死后赠秦州刺史。
\n谁是孙定仁?史书中也并无此人记载。但根据墓志所载的墓主生平、履宦和战争等内容,丰富了史书中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记载,且有助于深入探索北魏末期皇室衰微、权臣弄政的复杂政治局面。
\n出土的墓志志文显示,孙定仁亡于征战途中,终年41岁,孙定仁曾参与了北魏末期镇压河北起义和关陇起义的重大事件,死后葬于长安,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秦州刺史。其下葬的时间为太昌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即公元533年1月23日,因此也明确了该墓葬的准确年代。
\n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项目负责人王红英表示,根据墓道长度和墓室面积,该墓葬属于北魏中后期高等级墓葬,但墓主生前任豳州刺史,死后赠秦州刺史,身份与墓葬规格不符,应与北魏末年王朝衰微、等级礼制衰败的社会现状有关。这一时期,正处于社会变革期,是北魏末年向西魏过渡的关键阶段,因而该墓具有重要的“标型”意义,为研究社会变革与丧葬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该墓葬的发掘有助于细化陶俑分期,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变革、丧葬制度与文化的关系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n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十大股票软件品牌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